友谊新闻
我院探索AI助力中西医诊疗创新模式
近日,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项目建设交流活动在广州举办。活动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部门及直属单位、62家“旗舰”医院项目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我院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尤红、中医科主任医师赵静洁出席会议。作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单位,我院中西医协同建设经验入选经验交流汇编。
在当代医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已然成为备受瞩目的前沿热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医学研究者有望深入探究中医表型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联。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等算法,对大量中医表型特征数据(不限于舌象、面象、脉象等)进行分析和挖掘,能够从复杂的、非线性的数据关系中寻找规律,从而实现中医表型特征的标准化、客观化与智能化转变。
近年来,作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第一批试点单位,我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引领下,迅速响应政策号召,率先在院内组建了六大中西医协同科室,全力推动中医科与各临床科室的深度协作。其中,肝病内科作为旗舰科室,联合肝病中心、消化中心及普外中心,积极探索人工智能(AI)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致力于深入挖掘中医证候的病理学基础,并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中西医结合AI诊断模型,为中西医协同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医舌象诊断是中医疾病诊断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舌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医生的个人经验与知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精准应用。依据中医“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通过将病理学特征(微观层面)与舌诊特征(宏观层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深入探索肝纤维化及肝病预后、早期胃癌等疾病与舌象等表型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望实现无创分类诊断。
目前肝病中心已前瞻性建立了9000余例“北京友谊健康队列”,通过运用AI技术将舌诊图像、常规实验室检查和肝纤维化无创检查指标进行特征融合,深度探索舌诊与肝脏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的宏观特征。同时科室还建立了390余例“中西医协同脂肪肝肝穿病理队列”,采用四诊仪采集肝穿患者的舌相、面相及体质问卷,分析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舌面特征和体质特征。利用AI图像学习的方法,将同一患者的肝脏病理特征与舌面诊特征结合,形成宏观-微观辨证体系,并由此构建融入中医元素的诊断模型。
中医舌象特征纳入评估体系,显著提升了肝脏疾病预后预测的精准度,尤其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无创诊断模型中,实现了对炎症状态和纤维化水平的便捷、精准评估,这无疑是中西医结合诊断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突破。
此外,消化中心与外院合作联合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的胃癌癌前病变‘炎-癌转化’过程舌象特征分析与诊断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目前,双方已共同建立包含1050例患者的“中西医协同胃炎胃癌队列”,致力于将标准化舌诊打造为胃镜检查的前置筛查手段。这一创新举措有望减轻患者因接受有创检查所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院将继续探索AI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的应用,凭借中医独特优势,以“思外揣内”的方式精准洞察不同疾病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致力于实现中西医协同认知疾病的创新性突破,为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开辟崭新路径。
(宣传处)


微博
微信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