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张忠涛教授、张鹏教授团队新成果 阐明减重代谢手术对脂肪性肝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我院张忠涛教授、张鹏教授团队新成果 阐明减重代谢手术对脂肪性肝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5-10-21 浏览次数:
字号: + -

20251021.png

近日,我院普通外科中心张忠涛教授、张鹏教授团队,在国际外科领域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杂志 (JCR 1区,Ranking: 3/312 Surgery, 2025年度影响因子IF 10.1),发表了题为Histological response and hepatic steatosis change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fter bariatric surgery的原创性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全国首个前瞻性多中心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队列,以阐明手术治疗在肥胖症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重要临床结局、无创性评价以及疾病缓解差异,以期提供较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我院李梦伊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曾娜、杨璐为共同第一作者,赵新颜教授、杨正汉教授、张栋教授、张鹏教授、张忠涛教授对论文有同等贡献,张忠涛教授为论文主要通讯作者(末位通讯)。我院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共同作者单位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慢性肝脏疾病,可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肝硬化等终末期肝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学界将NAFLD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旨在强调肥胖症等疾病因素引起的代谢病因。我国NAFLD患病率已高达32.5%,且根据所在团队牵头的大中华减重与代谢外科数据库(GC-MBD,4.5万例,中位BMI 38.6 kg/m2)年度数据报告显示,在我国接受减重与代谢手术人群中,术前NAFLD患病率高达93%,且目前尚鲜有药物治疗。

在首都卫生发展基金重点攻关项目连续资助下,团队牵头建立了我国首个手术治疗NAFLD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队列 (Base-NAFLD,女性占比74.5%,平均年龄35.5岁,平均BMI水平38.5kg/m2,2型糖尿病占比52.9%),提示术前肝脏脂肪含量平均为18.5%,经肝脏病理评估的NAFLD活动度评分(NAS评分)中位数为5分,NASH占比已接近90%,且伴肝纤维化占比超过80%(F2及F3期总占比超1/3),说明肥胖症患者NAFLD肝脏损伤及疾病进展更为严重。因此,亟需明确我国肥胖症人群手术治疗的临床结局及临床获益。

该研究纳入患者均经术前肝脏核磁以及术中肝脏病理以明确诊断,随后均接受减重与代谢外科标准手术治疗(胃袖状切除术、Roux-en-Y胃旁路术、单吻合口胃旁路术),并规律随访经腹部核磁评估的肝脏脂肪含量变化,至术后1年再次行肝脏穿刺以明确病理学转归,上述临床结果均接受组长中心统一结果判读以保证研究结果质量。

研究结果表明,术后1年肝脏病理NAS评分改善≥2分的发生率为80%(95%CI,66.0%-91.2%)且不受基线NAFLD活动度及肝纤维化分期影响;NASH缓解且不伴肝纤维化进展率为42.1%(95%CI,26.8%-58.2%),肝纤维化逆转且不伴NASH进展率为78.8%(95%CI,63.0%-91.3%),且63.3%(95%CI,45.1%-79.6%)肝纤维化患者术后1年可逆转至F0期。以无创性肝脏核磁评估术后1年肝脏脂肪含量缓解率分别为90.4%(肝脏脂肪含量<5.0%)、72.2%(肝脏脂肪含量<3.3%),且值得关注的是,与非手术治疗不同,术后1年肝脏脂肪含量降低≥78.8%可较好预测NAS评分改善≥2分。此外,该研究基于组长中心外周血生物样本队列,首次提示手术治疗NASH的缓解差异存在蛋白组学显著特征。

这是国际首个基于“金标准”(肝脏病理)、无创性评价(肝脏核磁)以及组学水平,阐明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脂肪性肝病临床转归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该研究将为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及其疾病进展期提供重要临床结果,为手术治疗结局的无创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为疾病结局的差异性转归提供机制探索方向。

我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张忠涛教授、张鹏教授团队,以及肝脏病理团队、医学影像(放射科超声科)团队对该多中心研究的顺利开展给予了重要指导支持。基于上述研究基础,目前团队正在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NASH伴肝纤维化前瞻性队列观察,旨在进一步明确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提升患者长期治疗结局和健康获益。

本研究同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058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42040)、北京市通州区科技创新人才杰出青年项目(JCQN2024019)、北京市青年职工创新工作室(202301)支持资助。

主要通讯作者介绍

张忠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我院副院长、普通外科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普通外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名誉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外科装备分会会长等。长期致力于微创外科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研究:牵头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8项,主持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注册临床试验5项,代表性成果发表于Nat Med(2025)、Mol Cancer(2022)、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2024)、Nat Commun(2025)、Int J Surg(2025)、Br J Surg(2023)等;牵头创建大中华减重与代谢外科数据库平台、减重与代谢手术治疗肥胖症等4项临床研究数据平台,累积注册病例逾5万例;牵头制定临床指南/专家共识12部。先后牵头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重大专项,获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2项。

张鹏,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我院普通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营养与代谢健康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市肥胖专病研究联合体负责人。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专家工作组副组长、美国代谢与减重外科学会常委(中国唯一)、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会长。曾在美国医疗与科研机构工作13年。作为执行PI,在我国率先开展创新术式及高质量临床研究,如首项代谢手术治疗T2DM、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全国多中心队列及RCT临床研究、创新减重医疗器械及新型减重药物治疗肥胖症的临床试验。牵头主持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中国人极端肥胖队列与精细分型研究”子课题、曾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执笔本领域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10余部,获得6项PCT国际专利授权。

普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