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姚宏伟教授团队创新项目入选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第三批十大成果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我院姚宏伟教授团队创新项目入选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第三批十大成果

发布时间:2025-09-22 浏览次数:
字号: + -

20250922-6 拷贝.jpg 20250922-5.png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作为北京市医疗创新的重要力量,我院携多项科研创新成果亮相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会。期间,我院普外中心姚宏伟教授团队的“直肠癌精准诊疗体系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从众多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了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4年第三批十大成果。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位。直肠癌在所有的结直肠癌中占比约为50%,当前面临外科手术保肛率低、术后肛门功能不良以及综合治疗效果欠佳等3个瓶颈问题,这都严重影响了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基于2018年承担的一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重点项目,我院普外中心张忠涛/姚宏伟教授团队自2018-2025年持续开展临床科研攻关,向上述3个瓶颈问题发起挑战。

突破保肛瓶颈:毫米级手术重塑诊疗标准

团队在国内外率先开展经肛门直肠癌微创手术的新技术,手术精度可达毫米级,同时也把国际通用的保肛标准从距肛门5厘米缩至2厘米,使超低位保肛手术成为可能,保肛率从50%提升至90%。2018-2024年,团队牵头中国9家高水平中心参与的直肠癌国际多中心COLOR 3研究中,我院以全球第一的病例完成量(占全球56%)展现了中国实力,被欧洲腔镜外科学会主席Bonjer教授誉为“国际外科研究史里程碑”。该项目也是欧洲-美国-中国之间最早的国际医学合作研究之一。

守护功能尊严:全流程管理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针对术后肛门功能不良问题,团队创新提出肛门功能保护新范式。从直肠癌诊疗的全流程管理入手,通过多学科MDT全程参与,将肛门功能预测准确率从55%提升至88%,重度功能异常率从52%降至24%。这一全流程管理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突破疗效天花板:免疫联合疗法跻身国际前沿

针对直肠癌综合治疗效果欠佳的瓶颈问题,团队在经典术前放化疗+外科手术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最新的热点——肿瘤免疫治疗,2020年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术前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新方案。经多层级临床研究证实,该疗法使肿瘤缓解率从15%提升至30%-40%,同时,直肠癌手术的肛门保留率也从70%增加至90%。

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Med等国际知名期刊上,被2025年中国CSCO直肠癌诊疗指南以及国际权威肿瘤学NCCN直肠癌和肛管癌指南引用,推广至全国百余家医院,并推动我国直肠癌诊疗跻身国际前沿。此外,研究结果也得到国际顶级肿瘤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的认可,分别被2022ASCO年会、2023ESMO年会、2024ASCO年会、2025ASCO年会收录为壁报和口头交流,代表中国直肠癌新疗法的研究者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舞台上发声。

该项目获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四大慢病项目)、北京市医管中心“扬帆”计划等多维度支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缓解率和保肛手术率,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更推动了个性化医疗的发展,提升了我院结直肠肿瘤临床诊疗和科研团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未来,团队将依托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首都医学发展科研项目平台深入探索治疗机制,推进精准诊疗与国际化协作,开拓新型联合疗法,培养全球视野科研人才,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同时引领该领域科学研究的“中国方案”迈向新高度。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