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友谊人最美丽】一场与疟原虫的搏斗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奋斗的友谊人最美丽】一场与疟原虫的搏斗

发布时间:2025-07-30 浏览次数:
字号: + -

总有一些身影,以奋斗为笔,

书写着动人篇章;

总有一些故事,以坚守为墨,

描绘着时代画卷。

近日,我院举办了“奋斗的友谊人最美丽”主题宣讲比赛。自3月比赛启动,25个党支部的30名参赛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用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将我院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科技创新、援疆援藏、对外援助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这些故事,是友谊人对“对党忠诚”的生动诠释,是他们在急诊室里争分夺秒、手术台前精益求精、援助路上风雨兼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指示精神的鲜活实践。

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优秀稿件,聆听奋斗者的心声,感受友谊人的力量。

20250730.jpg

当说到革命先辈时,我们总会想到一个词“浴血奋战”,这四个字,道尽了血液对生命的意义。一个成年人的血液约有5-6升,大家想过没有,假如把这些血换一遍会怎样?很多人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事实上,这正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就在去年,输血科就用全血置换术与可恶的疟原虫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

去年寒冬,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收治了一位重型脑型疟疾患者。他的血管内,疟原虫正疯狂繁殖。一边是昏迷的患者和手足无措的家属;另一边是更为焦急的医生,感染的红细胞正聚集成团,堵住各处血管,大脑面临坏死,多脏器衰竭的警报接连拉响。专家团队紧急会诊,多数意见倾向于采用风险较小的血浆置换方案。“这样不行!”就在这时,一直紧锁眉头的输血科李小飞主任说:“要想在根本上有效果,就必须进行全血置换!”“可我们还没有先例呀?”“那样风险太大了......”面对大家的担心,李小飞主任坚定地说:“治疗总会有第一次,这位病人就让我们输血科来。”

面对这场“刀尖起舞”的全血置换治疗,作为主治医的我说不紧张是假话。李小飞主任看出我的迟疑,坚定地说:"全血置换是唯一的希望,哪怕只有1%的可能,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她稍作停顿,又郑重补充:"有任何责任,我来承担!"主任的话给了我迎难而上的勇气,我们立即在最短时间内敲定了每个治疗细节和应急预案。

寒冬时节,血库库存告急,而患者急需至少4000毫升适配血液进行置换,更要命的是,患者的血小板极低,置换过程中所需要的2个治疗量血小板更是稀缺资源。“马上请求其他院区支援。”在李小飞主任的指挥下,深夜的输血科灯火通明,电话声、键盘声此起彼伏。“西城院区有同型适配的血源,马上送到!”“通州院区已从血站紧急取回血小板!天亮送到顺义。”“来不及了,我去取!”话音未落,李小飞主任已冲出输血科大门。经过6小时的"生死时速",我们终于筹齐了所需的全部血液,一场跟疟原虫的战斗正式打响。

当我轻轻地把置换仪与患者的三腔置管连接,听着机器隐隐的嗡嗡声,我却忐忑不安,置换速度稍快会加重脏器负担,慢了毒素又会迅速反扑;抗凝剂剂量的把控更是容不得丝毫差错,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凝血功能紊乱。站在置换仪前,我眼睛眨都不敢眨地盯着监护仪上不断变换的参数。突然,置换中的患者出现剧烈喘息,血氧数值骤降!“快,暂停置换!”护士们迅速为患者吸痰清理气道、加压给氧。几分钟后,血氧数值逐渐企稳,鲜血又一滴滴地进入了患者的血管……

天早就黑了,但治疗室里却明亮了10小时。当最后一袋健康血液完成置换后,监测仪显示患者生命体征终于平稳。看着同事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才突然感觉到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原来我已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两周后,在重症医学科和热带医学研究所紧密配合的综合治疗下,患者奇迹般的苏醒,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最终康复出院。这场与疟原虫的生死较量,我们赢了。

这次的治疗只是输血科不分日夜守护生命的缩影。我们虽是幕后科室,但患者的每一滴血都连着我们的心。没有无影灯下的光环,也没有手术刀下的精彩,但我们是“血液卫士”,用精准与执着托起生命的重量。全血置换对我来说是第一次,却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什么是好医生,那就是把患者当亲人,用专业守护生命,用责任托起希望。

输血科党支部 邓梦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