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成果转化工作连获两项全国性行业新评价
在近日公布的《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报告(2025)》中,我院获评“2025医学创新转化优秀型医院”,医院王振常院士团队的“颞骨专用锥形束CT”转化项目入选“2025 医学创新瑯琊汇”20项创新转化典型项目案例。本年度报告以全国1217家三级甲等医院提供的创新转化数据为依据,以“专利转化量”与“到账金额”为主要评价导向,兼顾“发明专利授权量”“合同金额”等6项基础数据特征,系统呈现了国内三甲医院创新转化的数据评价全景图。此次共评选出领军型医院20家、优秀型医院30家、进取型医院50家。
在院党委的领导下,我院坚决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管理”理念,始终坚持“重规范、高质量、敢突破”的工作作风,以成为全国首家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医疗机构为先行先试契机,积极贯通融合“创新链”“服务链”“产业链”“人才链”,持续释放成果转化“友谊模式”的强大效能,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同时提质增效的工作目标。在库有效专利428件,授权发明专利229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从十三五期末期的28%跨越至目前的54%。自主搭建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三级体系已培养1500余名本院职工,职工覆盖率超30%以上,培训工作还辐射至全国210余家医院高效院所,50余家企业及行业协会。创新转化路径不断优化提速,已实现自概念提出至完成收益分配平均耗时2.5年,最快1.5年的飞跃。自2004年肝病中心王宝恩教授团队凭“丹芪和肝颗粒”项目实现医院首项转化突破开始,医院近十年转化合同到账总额达2282万元,历史单笔最高转化金额1300万元,百万元以上转化项目10项。医院整体成果转化效能(已转化成果数占在库成果数的比值)明显高于全国3%-5%的平均值,其中累计转化专利81件,专利转化效能高达19%,累计转化软件著作权16件,软著转化效能高达30%。
为破解创新转化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断点、痛点、痒点”系列问题,医院借助北京市成果转化试点建设契机,建立健全院内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单独设立成果转化办公室,打造高素质转化服务团队,储备一批公司制转化项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提出“北京医谷”创新产业区域建设模式。未来,医院将依托“三区一部”发展格局,以学科建设、交叉融合为基石,构建“协同引领、整体跃升”的学科发展新格局,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打造国家级战略人才智库,培养兼具临床思维与科研转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方向,搭建贯通“基础研究-临床验证-数据管理-产业转化”全链条的国家级支撑平台,强化对全院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实现重点创新药械产品上市突破,最终建成具有国际级影响力的医学创新中心。
(成果转化办公室)
下一篇: 我院格日勒当选全国青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