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护理文化周】友谊护理展风采 示范病区树标杆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友谊护理文化周】友谊护理展风采 示范病区树标杆

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次数:
字号: + -

20250508-3.jpg

在第114个“5.12”国际护士节即将翩然而至的美好时节,我院的护理工作者们以专业与温情为笔,书写出护理工作的精彩篇章。为表彰先进、树立典范,推动全院护理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我院护理部于近日评选出了年度“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他们以卓越的护理技术、贴心的服务态度、创新的护理模式,为患者打造了温馨、安全、高效的就医环境。

神经内科二病区

神经内科二病区以“精准照护+智慧创新”双轮驱动,秉持“精准护理的温度守护者”这一使命,积极开展安全步态管理和认知康复护理模式,全力保障患者安全,树立起神经专科护理的标杆。

该病区收治的患者多为重度失能、认知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高危人群,护理难度大、责任重。然而,护理人员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专业精神,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优质护理服务,收到来自患者的锦旗、表扬信、表扬工单等多种形式的肯定和感谢。

科室实施的安全步态管理获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优秀护理项目第三名和西城区优秀护理项目;认知康复护理项目获得了第二季改善护理服务项目二等奖,全年服务神经内科步态和认知障碍患者1000余名。

同时,科室积极推进护理学科建设,申请首发课题1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投稿SCI论文2篇。此外还在中华护理学会等多个平台完成多篇投稿和大会发言及壁报交流,在院内科普大赛壁报、视频、创新发明大赛均有出色表现。神经内科这支精锐团队用行动彰显现代护理“技术赋能+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持续提升神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科三病区

骨科三病区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打造“专业、安全、温暖”的护理品牌作为目标,全力构建优质护理服务体系。

在日常工作中,医护团队协同合作,开展一体化查房,并联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有效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切实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病区注重精细管理,追求卓越,护理质控成绩稳中求进。创新实践开展“骨科中心影像袋”“10分钟赋能站”等举措,提升患者体验。

教学科研方面,骨科三病区构建了“阶梯式”培养体系,近5年培养专科护士5名,带教老师4名。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SCI论文1篇。

此外,病区推行“骨舞人生”人文项目,展现职业风采与社会责任感,诠释“以科技重塑骨力,以人文温暖重生”的护理新范式。

内镜中心

“韦键消化内镜护理工作室”积极开展专科护理门诊服务,精准对接胃肠镜准备的高风险人群,成功将患者肠道准备质量从78%提升至 90%。

内镜中心作为中华护理学会消化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始终严格落实规范化带教工作。2024年,中心共培训消化专科护士63人,带教全国进修护士35人,并开展内镜护理手把手教学,培训学员79人。同时,中心积极实施护理改善项目——提高内镜ESD病理标本规范化处理水平,这一举措有效辅助医疗工作,提高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率。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团队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积极解决医院胃肠镜诊疗中患者供需的难点问题,有效缩短患者的预约时长。护理团队申报的项目荣获“第九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擂台赛杰出案例,在医院护理文化周创新比赛中连续斩获二等奖、一等奖。此外,团队还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

内镜中心以数据为支撑,生动诠释了“以精工护镜,以匠心守肠”的护理理念,持续领跑全球消化内镜护理发展前沿。

重症医学科一部

作为危重症救治的“生命方舟”,重症医学科一部时刻秉承奉献爱心,挽救生命的科训,在优质护理服务方面深耕不辍,发挥专科护士优势。团队依托ECMO(体外膜肺氧合)、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免疫吸附等生命支持技术矩阵,全面满足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

科室坚持以科学严谨的管理,实现质量与安全的双重突破,通过医护联合防控院内感染、早期康复等措施,在床位使用率提升的情况下,实现院内感染率同比下降的突破性成果。

科室以科研赋能临床,承担多项市局级课题,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各1篇。技术精准与人文温暖交相呼应,以专业守护患者,用温情抚慰心灵,每次一成功的救治都是对生命的礼赞,获得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铸就危重症护理领域的标杆典范。

普外一科

普外一科(甲状腺乳腺外科)护理团队以“优质护理”为核心,将精细化服务贯穿于护理全流程。通过创新推行“以温暖笑脸迎接、用亲切称呼拉近距离、全程陪伴消除焦虑、关切问候传递关怀、贴心照护满足需求”的优质护理模式,从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守护患者健康,打造覆盖疾病诊疗与生命照护的全周期护理体系。

团队积极探索人文护理与学术研究融合,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4篇护理创新成果,原创科普作品荣获市级健康科普大赛奖项。凭借专业精湛的护理技术与温暖细致的人文服务,实现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收获“让手术刀有了温度”的高度赞誉,在院内护理服务改善项目中脱颖而出,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优质护理服务的典范形象。

普外八科

作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实践先锋,普外八科拥有一支以90后为主体、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化队伍。该团队以“专业·温度·品质”为宗旨,凭借精湛且温暖的医护服务,以及前沿的科研创新成果,为患者筑起了坚实的健康屏障。

开诊一年,收治患者达2500余人次,手术率88%。团队积极开展护理创新改善工作,构建了入院-围手术期-居家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独创肠造口“一条龙”护理模式,实现了从医院到家庭的“零缝隙”护理衔接。

团队还通过智慧化设备、可视化流程图等创新宣教形式,将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知识贯穿于术前、术后及出院随访全流程,帮助患者快速适应角色转变。凭借严谨的护理质量管控体系,持续为普外分中心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优质护理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共收获锦旗及表扬信三百余件。

顺义院区急诊抢救室

作为首都东北部急危重症救治的“黄金矩阵”、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第一通道,顺义院区急诊抢救室全体医护始终践行“生命至上,分秒必争”的护理理念,凭借高效的团队协作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打造具有急诊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

开诊一年来,科室救治胸痛及卒中患者百余例,接诊群体伤患者40余人次,还成功为一岁三个月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救治并安全转运。在经受住全方位考验的同时,医护团队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重点、以服务为抓手,实现全年零投诉、零不良事件的双优记录。

急诊抢救室以“技术立身,人文铸魂”,在争分夺秒的工作中也关注日常护理服务的细节和点滴人文关怀,切身体会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在护理服务中有温度,在护理专业上有厚度,持续优化急救护理路径,用专业与温度筑牢生命防线。

医保九区

医保九区始终秉持“用心服务,用情护理”理念,构建超高龄多病共存患者全周期管理体系。

面对平均年龄96.5岁、平均罹患多种基础疾病的特殊群体,护理团队通过动态评估、精准干预、智能监护系统应用,实施“预见-预警-预防”三级风险管理机制,受到患者和家属的肯定。

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青年团队,在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会议医疗保障任务的同时,形成“临床-科研-科普”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年度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荣获国家级市级院级健康科普大赛各种奖项10余次。团队以“精微至善”的专业追求融入每日20余项基础护理细节实践中,践行“以心护晚,以专守康”的护理承诺。

顺义院区儿科病区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在生命最脆弱的起点,顺义儿科病区NICU护理团队用专业与温情编织起生命的守护网。这个成立仅一年的区域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以“用专业守护生命,用温情点燃希望”为理念,不仅创造了救治26周超早产儿的生命奇迹,更用人文关怀书写着医者仁心的温暖篇章。

NICU护理团队在精准医疗中融入“掌心照护”理念,针对早产儿推出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护理团队创新建立“家庭支持护理体系”,通过视频探视系统架起亲情桥梁,让父母见证孩子的成长变化。病房每张暖箱旁悬挂的“爱心提示卡”,记录着父母手写的温暖寄语。从生命支持到心灵呵护,顺义儿科病区NICU护理团队用最优质的护理,让医疗技术带着温度落地,让每个新生命在爱与专业中绽放奇迹。

普外二科

普外二科以“技术有精度、照护有温度”为核心理念,构建起“医疗-护理-康复”全程闭环照护体系。

2024年,科室收治患者1986人次,实施胃肠道手术1227台,造口门诊服务达5371人次,实现了医疗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护理团队积极创新,率先开展术前造口定位流程优化工作,并建立标准化手术配合路径,全年开展院内会诊10余次。同时,首创“入院宣教-术中支持-居家延续护理”三级服务体系,专科团队累计完成1491人次的造口护理及延续护理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团队通过医护联合查房、学术沙龙等协作模式,与医疗团队紧密配合,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胃肠外科诊疗规范。科室始终用心关怀每一位患者,在提供日常健康宣教的同时,更注重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尊重,也因此收获了众多表扬信和锦旗,树立起胃肠外科优质护理的新范式。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