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院区开诊一周年】重症医学科:以专业为锚,以仁心为灯,温情守护生命防线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顺义院区开诊一周年】重症医学科:以专业为锚,以仁心为灯,温情守护生命防线

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次数:
字号: + -

在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时节里,我院顺义院区即将迎来开诊一周年的重要时刻。作为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点医疗项目,顺义院区自2024年4月26日启航以来,始终锚定“三甲综合医院”的功能定位,以优质医疗资源赋能顺义及北京东北地区。一年来,顺义院区在医疗服务的道路上稳健前行,各科室齐心协力,医疗技术不断精进,医疗服务日益完善。从门诊到住院,从急诊救治到慢性病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医护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在这一年里,顺义院区见证了无数生命的重生与希望,也收获了患者及家属的信赖与好评。当春日的暖阳再次拂过院区楼宇,这份镌刻在时光里的健康承诺,正以全新姿态迈向服务民生、护航发展的崭新征程。

20250508.jpg 20250508-1.jpg

2024年4月26日,我院顺义院区重症医学科正式启航。作为医院急危重症救治体系的核心力量,一年来,科室以“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奉献爱心,挽救生命”为使命,在危重症患者抢救、技术创新、多学科协作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值此一周年之际,回顾征程,致敬每一位与死神博弈的“生命守卫者”。

技术突破:以尖端医疗托举生命希望

重症医学科是医学领域的“终极战场”,顺义院区重症医学科凭借专业技术与多学科(MDT)协作,屡次突破救治瓶颈:

ECMO技术挽救极危重患者:科室成功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等患者提供生命支持。例如,一名重症肺炎患者在ECMO支持下氧合显著改善,最终脱离危险,重获新生。

全血置换攻克疑难重症:在多学科协作下,科室首次采用全血置换技术成功救治重型脑型疟疾患者。该患者因多脏器衰竭、严重贫血濒临死亡,经重症医学科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输血科联合救治,最终康复出院,创下顺义院区危重症治疗新纪录。

床旁监测与精准干预:依托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血浆置换(TPE)等技术,实现危重症患者实时监测与个体化治疗,显著提升抢救成功率。

多学科协作:构建无缝衔接的救治网络

重症医学的战场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协同作战:

“黄金1小时”急救响应:与全院各学科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急危重症患者从首诊接诊到ICU的无缝衔接。

跨院区同质化管理 :秉承医院“三区一部”高质量发展建设总目标,顺义院区重症医学科与西城院区、通州院区实现技术同质化,确保患者无论在哪一院区均能获得高标准救治。

青年团队冲锋在前:科室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60%,24小时响应急危重症救治需求,冲锋在前,彰显青春力量与使命担当。  

人文关怀:用温度点亮生命之光

重症医学科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传递医学温度,点亮生命希望:

“人文ICU”创建:通过每日病情通报、可预约家属视频探视系统,缓解患者家属焦虑,建立医患信任桥梁。

个性化镇痛与心理支持:针对患者疼痛与心理需求,制定个性化镇静镇痛方案,兼顾生理舒适与心理抚慰。

未来展望:智慧医疗与科研创新并进

站在周年新起点,重症医学科将以更高目标引领发展:

提质创新发展:科室核心研究方向涵盖器官功能支持、脓毒症机制、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前沿领域,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体系。聚焦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创建危重症患者电子病例系统,建立脓毒症患者样本库,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目前科室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局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局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项目等);团队累计发表SCI论文54篇,累计影响因子151.399分;重症医学科段美丽主任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室STEM排名逐年提升(23名),科技产出呈增长趋势,学术影响不断扩大。

智慧化升级:引入AI预警系统、远程会诊平台,实现病情风险智能预判与优质资源利用,惠及更多重症患者。   

区域协同救治:深化医联体合作,构建“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三级康复网络,延伸重症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

一载春秋,重症医学科六部以专业为锚,以仁心为灯,在生死边缘守护了无数家庭的希望。未来,科室将继续践行“生命至上”的承诺,精进医术、深耕人文、锐意创新,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