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顺义院区完成首例"零射线"房颤消融术 特殊群体治疗迎来新选择
近日,我院顺义院区心内科孙莉萍主任医师与于善栋主治医师电生理团队,成功运用三维标测系统(T3D)联合心腔内超声(ICE)技术,为一位阵发性房颤患者完成了全程无X射线的射频消融手术。这场耗时2小时的精准操作,不仅实现了"零射线、零造影剂"的突破,更标志着医院在绿色电生理治疗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患者故事:从药物无效到精准治疗
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被反复发作的心悸困扰许久,每次症状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动态心电图显示其存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但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接诊后,孙莉萍主任医师和于善栋主治医师电生理团队结合患者年龄及治疗需求,决定采用T3D+ICE联合引导的零射线消融方案。
手术揭秘:精准操作,全程可视化
手术中,团队首先通过CARTO三维标测系统构建患者心脏立体模型,精准还原左右心房结构;同时,心腔内超声(ICE)如同"心脏内的导航仪",实时呈现血管及心腔内画面。在双重技术加持下,房间隔穿刺针的行进轨迹实现精准化、可视化控制,顺利完成关键穿刺步骤。随后,医生准确定位肺静脉前庭消融靶点,成功阻断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
技术革新:告别辐射,守护医患安全
传统射频消融术通常依赖X射线透视来引导导管到达心脏的目标区域,这意味着患者和医护人员都需要承受辐射暴露的风险。术中的放射线对一般患者影响不大,但对于孕妇、儿童及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影响显著。
近年来,零射线手术成为心脏电生理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T3D+ICE技术指导下的“零射线”“零造影剂”房颤射频消融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心脏三维模型和实时超声影像,不仅让穿刺针全程可视化,精准定位心脏结构,还能完全避免或降低X射线的使用。
我院心内科的这项技术突破,为儿童、孕妇及造影剂过敏等特殊群体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实现了 “低害、安全、精准、高效” 的治疗效果。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零射线"技术在复杂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精准医疗的发展。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