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给危重症患者留一张床

作者:郑杨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14

2.jpg

  医院里最忙碌的科室就属急诊科了。如何让突发急症的患者和心情焦虑的家属得到及时治疗和妥善安排,确保患者有序就医,我院党委按照医药卫生改革推进五个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顺应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大趋势,找准三级甲等医院的未来定位,提出建立友谊医院优势学科急危重病人绿色通道、常规急诊病人的救治平台的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疗工作的学科定位。医院党委和领导班子深入调研,提出工作思路和实现路径,对急诊科进行了环境改造和服务模式再规划,满足了急诊定位需求,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

  8条急救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

  2016年9月,历时三个月的改造使急诊焕然一新。改造后的急诊科定位于“建立医院优势学科、危重症病人的绿色通道,急诊病人的救治平台”,更加兼顾患者需求和急诊特点。急诊设有留观区和抢救区,并采取半封闭、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发挥三级甲等医院的综合抢救实力,确保急危重症病人的治疗。

  急诊科在原有急诊绿色通道的基础上,着重建立了优势学科的急诊患者急救绿色通道,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异物、结石梗阻性尿路感染、髋关节骨折等。

一隋姓患者,因急性消化道出血,呕鲜血1500ml伴黑便出现低血压休克进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室立即给予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抽全套血、申请输血,留置胃管给予正肾冰盐水洗胃,每步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患者意识不清。参与救治的医生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立即联系急诊胃镜和急诊介入治疗,凌晨2:00在急诊二线医生和抢救室护士的陪同下将患者送至胃镜中心进行急诊胃镜治疗,之后又在导管室进行了急诊介入止血治疗。凌晨5:30患者安全返回急诊抢救室。经多科室的积极配合,患者出血止住,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病情趋于平稳,神志也逐渐转为清醒,脱离了生命危险。第二天,收入急诊监护室继续治疗,最终患者痊愈出院。这一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便是得益于绿色通道的畅通。

  优化流程 改进模式 更新理念

  改造后的急诊科从四个方面优化了急诊流程、改变了急诊模式,更新了管理理念,保证了患者安全。

  急诊科制订了标准化操作流程。每当患者来到急诊室门口,明显可以看到地面上延伸着三条不同颜色的导航线。左侧黄色线上写着“急诊留观室”、中间绿色写着“各科诊室”、右侧红色写着“重症抢救室”。患者一进来,分诊护士就会主动推过一把转椅,坐稳后给他们量血压、测心率、脉氧,再根据初步判断,对患者由重到轻安排1-4级分级诊疗,指导家属挂号、缴费等事宜。患者及家属根据地面上的导航线,很快便可到达就诊地点,整个过程有序而安静。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根据危重情况分成急危重症的患者、危重症患者和一般急症患者。急危重症患者直接入抢救室抢救;危重症患者由护士护送到诊室优先就诊;一般的急诊患者按顺序就诊。这样,保证了危重症抢救更加及时有效的同时,实现抢救室封闭式管理。

  在急诊留观室,不大的空间里有序摆放了59张病床,还配备了专用的陪住椅,方便家属休息。在治疗室里,有与病床号码相对应的药品格,确保护士能在高效工作的同时避免出差错。

  急诊科实行“一站式”辅助检查管理,急诊科不但配备了包括B超机、CT机在内的各种检查设备,还运用高科技的物流系统,将各种化验标本快速传入检验科,节省了大量时间。而患者也可以在急诊科专用的化验单、X片打印机上,只要扫描医保卡或就诊卡,就可拿到检查结果,方便了患者查询,保护了患者隐私。

  抢救室实施了“零陪住”制度,既控制了院内感染,也为患者提供了安静有序的诊疗环境。自抢救室实施封闭式管理制度,取消家属陪住以来,在科主任王国兴和护士长周健萍的带领下,医护人员为患者能够得到更全面和细致的护理,积极创新,努力实践,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如:为卧床患者提供翻身垫;床前贴有各种有效醒目的标识;为躁动患者提供保护性约束用具;为清醒患者提供就餐桌等。抢救室还增设了大班护工及外送护理员,大大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及护理成效,也减轻了家属因不能陪护产生的疑虑及担心。

  抢救生命 奉献年华

  急诊科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摸索出了一套护理系统:每一位抢救室患者的病床前,都贴着醒目的不同颜色的注意事项标识。不同的抢救患者的床头前会贴着“防压疮”、“防坠床”、“控滴速”、“防过敏”等提示。通过这些标识,护士们便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更能由此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留观病人佩戴腕带,护士们每一次为患者服务,都会核对腕带和床头卡,并要求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通过这些细微的环节,护士们不但提高了护理效率,也对患者产生了如亲人般的感情。

  在留观室和监护室,为方便起夜的患者和家属,同时又不打扰周边的患者,护士自费购买了小夜灯。年轻的护士们在面对高龄患者时,都会亲切的叫“爷爷”、“奶奶”。科护士长周健萍骄傲地说,“我们的护士已然成为患者的好朋友,堪比亲人。”今年,这支平均年龄仅有27岁的急诊护理团队,又获得了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的“全国巾帼文明岗”先进称号。

  一天,急救车送来一位无家属陪伴的猝死患者,经多方核查及判断,该人为三无人员。在各项费用均欠费的情况下,一系列的检验检查,用药抢救均有条不紊、竭尽全力地救治着。然而奇迹并没有出现,患者最终还是去世了。重症抢救室护士长王艳和护理组长秦岚,亲自为这位患者清洁遗体,整理装容,然后安静地将他送往太平间,给这个可怜无亲的患者送上最后一程。

  在击退病魔的道路上,急诊科医护人员始终与患者并肩战斗。科主任王国兴自豪地说,我院急诊科已经有62年的光荣历史,每年接诊患者18万余人次,留观7万余人次,抢救1万余人次,是北京市医疗系统中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抢救床的使用率更是常年保持在150%以上。经过多年的历练,急诊科团队已成为一支高效的救护先锋队,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

(文/郑杨 图/韩卫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