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节】我院三位医生获评“北京优秀医师”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致敬医师节】我院三位医生获评“北京优秀医师”

发布时间:2022-08-22 浏览次数:
字号: + -

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由北京医师协会组织的第八届北京优秀医师评选活动揭晓,我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张拥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姜春燕,医务处副处长支德源被授予“北京优秀医师”光荣称号。

20220822.jpg 20220822-1.png

张拥波,中共党员,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拥波在医疗工作中开拓进取,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他曾指导完成全国首例口服新型抗凝药物拮抗剂治疗后脑卒中静脉溶栓,使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

通州院区开诊后,他积极带头在通州院区开展工作,每日奔波上下班路途近 3 个小时,为科室人员做好榜样。他积极探索、创新多院区管理模式,提高通州院区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的诊治水平。探索创新与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神经内科的合作模式,按照“区办市管,两院一科”的工作要求,每周三与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进行神经内科远程疑难病例查房及读片学习活动,每年联合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举办一次线上线下学术会议,施行同质化管理,提高当地医生的整体医疗水平。继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通过与社区医院上下转诊,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人才培训等手段,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持续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开展线上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内蒙古库伦旗医院的精准帮扶工作,参加义诊及线上讲座,互派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当地医疗水平提高。

疫情期间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带头参加疫苗接种保障任务。作为北京医师协会心脑共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他积极参与协会学术交流及心脑疾病防治的科普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脑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为心脑共病防治贡献一份力量,受到社会和患者广泛好评。曾参与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健康北京》节目录制、参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直播、参加医院“人人健康学校”线上直播等节目进行科普宣教。近十年来,每年 10 月 29 日“世界卒中日”,张拥波联合科室党团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举行脑卒中防治科普活动,提高大众的脑卒中防治的健康意识。

20220822-3.jpg 20220822-4.png

姜春燕,中共党员,老年医学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春燕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待患者真诚细心,管理病情认真细致,重视医学人文沟通,深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好评,多次收到患者和家属的感谢信、表扬信、锦旗等表扬,荣获我院先进个人、岗位服务之星、服务标兵等多项荣誉。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学科前沿与理念,先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香港家庭医学学院等地访问学习,并荣获2017年度香港家庭医学学院李国栋奖学金。

作为科室教学副主任,姜春燕重视临床教学管理工作,带领科室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内科老年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更好地开展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作为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作为中国医师协会专家组成员赴全国其他省市进行住培工作的教学、指导与督查。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人。作为北京市百名优秀师资,培养基层骨干医师百余人。

科研工作方面,姜春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保健科研课题、首都卫生发展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JAMA Cardiology、ALLERGY、PNAS等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发表SCI文章,SCI总影响因子75.258分,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1.768分。

她积极参加学会工作,推动学术活动,兼任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呼吸与危重症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老年健康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

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来袭、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姜春燕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医院外派医疗救治抗疫工作。2020年3月9日至4月28日,作为我院援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长,她带领63位医疗队员支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的抗疫工作。她带领近200名来自市属各医院的医护人员克服困难、团结协作、艰苦奋战,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取得了抗疫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20220822-5.png 20220822-6.png

支德源,中共党员,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务处副处长。

从三甲医院到冬奥场馆,从临床一线到冬奥医疗保障,支德源的身影总在最前线,他敢于担当,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支德源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对患者耐心、热情,曾多次收到患者以表扬信、锦旗等各种方式的表扬。业务能力上,他刻苦钻研,临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扎实过硬,曾被评为优秀住院医师,全院医疗技能大赛第一名。

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同时,他还是一名善于思考的医学科研工作者。他结合临床工作中遇见的问题,深入思考,围绕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这一疾病,获批1项国家级课题,2项校局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并发表相关的SCI文章8篇。

2021年3月,我院党委选派支德源前往冬奥组委,担任国家体育馆医疗经理,全面负责场馆的医疗保障工作。国家体育馆主要承担冬奥和冬残奥会的冰球比赛,冰球是冰上项目中受伤率最高的运动,以颌面、口腔创伤为主;这也是疫情防控压力最大的运动,当运动员受伤时,会形成大量血液混合唾液的气溶胶。国家体育馆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比赛场馆,没有牙科诊室和符合防疫要求的医疗区域“既要保证颌面创伤及时救治,又要做到安全、有效的疫情防控”,面对这一难题,支德源没有退缩,在奥组委、北京市卫健委专家的帮助下,他牵头制定近20万字的诊疗规范,绘制医疗区域改造方案并到施工现场督导改造,提前2个月完成设建章立制与施改造,并通过国际奥委会验收。

冬奥开赛前,支德源作为冬奥组委一线医生代表,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蔡奇书记汇报医疗保障工作。“高效、安全”,这是上级领导对支德源所在医疗团队的高度肯定。国家体育馆医疗团队在冬奥、冬残奥期间,接诊了多名颌面撕裂伤运动员,作为危重症副主任医师的支德源,带领医疗团队规范及时施救,接诊患者满意度100%,多名外籍人士通过奥组委向国家体育馆医疗团队表示感谢。

国家体育馆是冬奥会、冬残奥会外籍人员流线最为稠密的室内封闭场馆,疫情防控压力也非常大,场馆全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均由支德源亲自接诊、督导转运,他用扎实的临床基本功、肯干的作风,狠抓诊疗行为中的每个细节,带领国家体育馆医疗团队实现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医务人员零感染、诊治转诊阳性患者零传播、医疗站每日环境核酸样本零阳性”这一好成绩。          

 (宣传中心)